关联主题::
同级:: 2025-08-19_星期二
下一级::
遇到一篇高价值的文章,小白往往是这样做笔记的, 1)随手打开一个笔记工具(如OneNote) 2)找到一个空白的笔记本,
简单记录下文章的标题、时间,然后做这篇文章的摘录,以及对自己有启发的部分。
这样记录和归档方式短期看有用,但是长期来看多半是无效的, 我们大脑提取内容的时候,需要外部的线索和内部的钩子,这样才能从长时记忆里调取信息。
我先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刚刚看到[伟琴]在群里分享了几张关于时间管理四象限的图,
突然让我想起来,我之前也做一张关于时间管理四象限的图,
并收藏在我的微信收藏里。
于是,我随即检索到了这个图。
然后伟琴问我,这个60分和100分是什么意思,
我下意识想到是先搜一下的笔记,
看看我之前是思考和现在理解的是否有偏差。
这就需要我去调用知识和资源搜索了。
首先这个图应该至少是我1~2年前做的,我记忆是很模糊的,
所以我能想起来的是一些关键词「四象限」、「艾菲的理想」
(我记得这个60和100的分类方法来自这篇公众号这个是肯定的)。
然后我先去OneNote里检索一下这两个关键词,都没有找我想要的内容,这说明几点:
- 1)我当时做的笔记,可能没有放在OneNote里;
- 2)那篇文章讲的重点应该不是「四象限」或者说我的关键词不对;
ps:言外之意,我或许把这篇文章的笔记放在Notion等其他工具了,我当时放在OneNote里就好了,同时如果文章里标记了四象限的关键词,就方便我查找了。
然后我去Notion里检索「艾菲的理想」(我会把我看过的有价值的内容放到Notion里进行归档),结果没搜到。
这让我意识到,我当时在把文章归档到Notion的时候,
只是把渠道归为了公众号,但是并没有具体说明哪个公众号,导致我现在根本搜不到那篇文章。
于是去公众号「艾菲的理想」,搜索「四象限」、「艾森豪威尔」、「紧急必要四象限」这些关键词,都没有找到我需要的内容。
最后我灵机一动,我想到这个图里既然有[60分]、[100分]这个关键词,我去公众号搜100分的话,大概率是可以搜到的,最后果不其然找到了这篇文章。
知道了这篇文章的名字,其实我的需求已经得到了解决。
然后在OneNote里重新检索了一下这篇文章的标题,找到我了的笔记。(请注意看,我这里的笔记归档的路径并不是公众号文章路径下,而是把它放到了学习方法这个大的主题下了)
而且你可以看到,我这篇文章是2021年7月13日做笔记的,除了标题,别的任何信息都没有。如果我自己不记得这篇文章的是来自「艾菲的理想」这个公众号,那我可能就真的找不到出处了。
通过搜索文章的标题,我也在Notion里找到了这篇文章。
我之所以分享这个案例,其实是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我们在阅读/归档的时候大脑的思考模式,和大脑调用知识的思考模式是不一样的。 ‼️‼️‼️
比如我归档文章链接到Notion的时候,会归档标题、阅读时间、标签、渠道这些信息,但事实上,我们需要某个内容的时候,多半是想不起来标题的,时间是模糊的,标签是模糊的,渠道如果只是公众号这样的字样的话,也是模糊的。
我们记忆更深刻的应该是某个模型,某个定义,具体的作者,具体的公众号名称等,反而这些信息,我们记笔记的时候却是最容易忽略的。
我之前分享过一个思考人生原则库,我们可以把人生遇到的所有东西都从[系统]、[流程]、[制度]的角度去考虑,于是针对上述场景,我提炼一下记笔记和归档的清单。
ps:意思是每次做笔记的时候,都应该有意识的对标一下这个清单。
1、笔记工具要做到统一入口。 说明:常用的笔记工具不要多于2个,复杂定律指出,工作的复杂程度等于该工作所需步骤的平方。 你调用信息的时候,需要借助外部大脑(笔记工具去检索)。 如果只用1个笔记工具,那么复杂程度是1,如果用2个笔记工具,那么复杂程度是4,如果用3个及以上的笔记工具,多半你搜都不想搜了。
2、笔记的存放应该有具体的路径依赖。
说明:以下图为例,我在OneNote里搜索《底层逻辑》可以看到它的笔记路径是唯一的,路径为202-阅读相关这个笔记本下的,202.01-书籍阅读这个子笔记本下,我所有阅读过的书籍笔记都在这。
这个路径在物理上是唯一的,即使我没有好用的检索工具,我也可以顺着这个编码找到这篇笔记。
3、每一篇笔记,都应该标上元数据。
说明:无论你是用OneNote还是用Obsidian,都应该标上笔记的元数据,至少应该包含如下内容
- 标题
- 时间:笔记创建时间、阅读时间
- 作者:内容源作者、笔记作者
- 渠道:应具体
- 别名
- 类型
- 标签
- 链接
4、规范化笔记的命名 【属性】+ 序列. + 标题 + 时间
上图仅供参考
5、记录备份
1)你可以向我一样,把每一篇有价值的文章/视频都放到Notion进行归档; 我会定期看看本周阅读了哪些内容,以及找到标记为五星或者「研究」标签的文章,做精读笔记去思考拆解。
2)在每日的日报/复盘里,标记今天阅读了什么问题,以及笔记的归档路径。 相当于每日的日志,在周复盘或者更长时间维度复盘的时候,你可以知道你的时间都花在哪里了。
这里补充一点,关于要不要在日报里标记你今天读了哪些文章,输出了哪些笔记,以及笔记的归档地址在哪里?
这事需要从未来的角度去思考, 如果你会定期比如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进行知识复习或者复盘,
你会发现,你复盘/复习的最好抓手,就是通过自己的复盘或日报进行回顾。 你想啊,如果你点开了某一天的复盘,如2022年5月26日,那一天的日报里啥也没写, 其实说真的,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时间放在哪里了。
如果你那一天的复盘里写到,你阅读了xxx文章,文章存档在OneNotexxxx路径下, 你还有可能点开OneNote复习一下,不然你都不太能想起这篇文章。
所以基于以上补充,我们需要思考一个点——
6、记笔记的时候,一定要知道,笔记不仅用于当下,更服务于未来。 记住:笔记是服务于未来的‼️‼️‼️
如果能明确这一点,就具备了高瞻远瞩性,你会不断的判断,这篇笔记会应用于未来的场景。 进而你会知道,该打什么标签,该怎么调用信息。
甚至你在输入这篇内容的时候,就会敏锐的感知到,这篇文章的知识,也许现在帮不了,但是未来会帮上你大忙, 进而你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候的动机,也会更强烈了。
最后,说一点。 不要瞧不起,你每天一点一滴小的成长,根据1000%法则,你只需要每天提升千分之一,坚持十年,你的生产效率将会提升1004%。 毫无疑问,如果你真的将自己的整个生产效率提升1004%,那么你的收入,终将与你所创造的价值相匹配!
这就是所谓的长期主义, 用最小的正确行动,日复一日的迭代,去对冲未来世界的不确定性。
何谓最小的正确行动? 我不确定未来的世界会怎样,但只要我今天,我当下有所进步,我就是走在了正确的路上。 只要我长期如此,我一定会越走越远,慢慢到达山顶。
以上述内容分享为例,分享一下我的命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