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效率如何算?

碎片输出

所谓工作效率,即工作时候的效率。

两种算法——

算法一:我工作了几个小时,这几个小时我干了多少活(看了多少书,听了多少课)。

效率:干的活/工作小时

但这种算法不能真正的体现工作效率(无具体实际意义)

算法二:****计算每天干了多少事情。

举个例子,

A,一小时可以干3份活,一天只能干2小时;

B,一小时可以干1份活,一天干了10小时;

A和B相比:A:B=6/10=3/5

最终的结果是B远远超过A。

解析

A和B虽然都在同一个赛道,但是A想这个事每天可能是只想半次,B想的可能是十次,这就是差距。

更可怕的是

1)B的工作效率会不断提升到1小时2~2.5份工作;即使B后面每天工作是8小时,A:B=6/2.5*8=3:10

2)B已经适应了这样的工作节奏。

在我看来,这个算法还能解释“天赋和努力”的关系,A的天赋很高(单位效率高),但是不可持续,最终也会被B拉开,而且想追的时候已经追不上了。

如此下来,得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结论:

记录自己每天的有效工作时间。

何谓有效工作时间?

有效工作应当有具体产出。

To Do:

001 今天有效工作时间是多长?

002 今天产出了什么?

优化:

001 有没有办法提高有效工作时间?

002 有没有办法提高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