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周做完一年工作》这个方法论最开始是从Youtube博主@薑餅資那里听来的。具体的内容介绍,可以回顾这个视频:12週年計畫到底有沒有效? - YouTube
《12周做完一年工作》顾名思义,就是将1年拆分为12个周,以12周为单位去制定一个计划。
这12周可以从任意年份的任意月份的任意具体日期开始操作,这就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在制定计划过程中所面临的“完美主义”窘境。
这里的完美主义指的是:
- 认为制定计划,一定要从某个具体的月份伊始开始制定,例如从某月的25号开始,就远没有从下个月1号开始来的好。
- 一旦某个计划中途放弃或者中断,尤其是年度计划,前几个月执行的好好的,中途松懈了,后面的进度都耽搁了,导致整个计划都被搁置和放弃。
「1年12周计划」的好处就在于,你可以从任意时间开始制定这份计划,这样开始的门槛就低了很多。每周的完成情况又可以依据来调整安排下一周的规划,即使所有的任务都完不成,也可以吸取经验,更好的指导第二个「1年12周计划」的开展。
总而言之,我认为 「1年12周计划」 可以帮助你一年做更多的事情,并更好的推进你的项目,有助于达成你的目标。
一、操作思路
Step 1:制作「12周目标卡」
即确定你想达成的目标,及每个目标预计完成的周数。
注意: 并不是每个目标都需要贯穿12周,有的目标可能从第2周开始,有的目标可能3周就完成了。
目标1:制作48支YT影片 | 预计完成周数 |
---|---|
【关键行动】写2支影片讲稿/周 | W1-12 |
【关键行动】录2支影片/周 | W1-12 |
【关键行动】建立影片生产系统 | W1-2 |
Step 2:将关键行动加入「12周计划」
如何理解这里的关键行动?
任何目标/任务的达成,都是经过一系列的行动。
行动本身也可以分为「所有行动」和「关键行动」,「关键行动」对于整个目标的达成起着支配地位,意味着一个又一个阶段的达成。
其实这个思路和OKR是一致的。
所谓OKR指的是,做每一件事其实都可以分解为三个东西,第一层叫做大目标,即Objective。第二层叫做关键结果,就是Key Result简称KR。第三层叫做行动,就是Action。
一个是横轴,一个是纵轴。
横轴即从左到右,贯彻整个项目的所有阶段,不断做量化。纵轴即从上到下不断在分解,从抽象到具体。
由此说来,「关键行动」影响「关键结果」,一个个「关键结果」的实现最终才会实现整个目标。
用《矛盾论》来解释就是:
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几层意思:
1、做任何一件事,如果还没有方针、方法、计划或政策的时候,确定方针、方法、计划或政策,就是起决定性的东西。
2、一件事情的达成,必然要面临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殊性,这个特殊性是由于每个阶段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
如何找到关键行动?
参考《论持久战》的思路,持久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阶段;第二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战略反攻阶段;第三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阶段。
三个阶段对应的战略方针分别是:第一阶段是我之战略防御中的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第二阶段是我之战略持久中的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外线的速决和进攻战);第三阶段是我之内线中的战役和战斗的外线作战。
我认为这里三个阶段对应的战略方针就是关键行动,上面的三个阶段即关键结果。当然更加具体的行动就是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
所以就是说,
1、先确定做这件事分为几个阶段;
2、确定每个阶段的战略方针;
3、确定具体战略方针所要采取的具体行动办法。
Step 3:将关键行动安排至每周
这一步挺好理解的,可以用日历,利用Time block将关键行动安排进每周。
有的关键行动需要涉及到多个周,这个上面已经提到过了。
Step 4:检视与变化「12周计划」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分为四部分:Plan(计划)——Do(执行)——Check(核查)——Act(处理)
这一步有几层含义:
1、这12周计划并非是死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调整的。每周需要做必要的总结和复盘,以确定整体目标的推进情况,总会有很多意外出现的,如个人懈怠了,精力不够,任务过多,任务提前完成… … 执行和记录是前提,总结和反思是核心,之后再去动态调整每周的安排。
2、针对某个具体目标,拆解到每周变成了一至多个关键行动。我们可以通过量化的方式来统计该目标在本周的完成情况,举例说明:
xxxx目标,拆分到本周有4个关键行动,完成了3个关键行动,还有一个未完成。那么本周执行力百分比=(3/4)*100% =75%
如何处理?
1)问自己为何执行力为75%,原因是什么?
2)问自己如何改进。
是否需要提高执行力亦或是修改计划,这里有一个参考。
情景 | 执行力(>80%) | 领先/落后指标 | 代表意义 | 怎么做? |
---|---|---|---|---|
一 | + | + | 执行力高、计划有用 | 持续12周、达成目标 |
二 | - | - | 执行力低、计划没用 | 提高执行力、修改计划 |
三 | + | - | 执行力高、计划没用 | 维持执行力、修改计划 |
四 | - | + | 执行力低、计划有用 | 提高执行力、维持计划 |
3、除了统计具体某个目标的每周完成情况,也可以统计所有目标本周的关键行动执行力情况。(这一步并非必须)
人的精力和时间总是有限的,要么就在这多一点,要么就在那少一点。
上述表格依然可供参考,如果整体执行力大于80%,至少说明,你的精力和时间主要都放在目标的达成上了,只是有的目标推进的快,有的目标推进的慢而已。
如果所有关键行动执行力都不高,那只能说明,你的时间并没有放在你的目标上,那你就应该想想你的时间都去哪了?
重要说明: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以上方法是否有用,会不会遇到各种问题,你不能事先证实。
合理的推理未必就是客观的事实,建议采用 实践—>认识—>实践—>认识 的思路来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