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苏的输出编号:020

副标题把一件事做成的万能心法。

大脑有两个重要的特性:
1、趋利避害;**
**2、厌恶模糊,喜欢清晰。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言外之意,你只有知道一件事情对你是有利的,你才愿意去做。
而这里的有利还必须是
清晰且具体
的,因为大脑不擅长处理模糊的信息,模糊意味着需要消耗更多的认知资源。

也就是说,你真正要想坚持的做到复盘,需要从两个维度展开发力——

动力层面

动力即多巴胺,《贪婪的多巴胺》一书指出:

腹侧被盖区产生多巴胺,多巴胺是“欲望分子”。
当多巴胺作用于伏隔核,会激发人的兴奋和热情,让人产生做事的欲望和能力;
当多巴胺作用于额叶,会激发人的逻辑思维,让人产生计算和规划的能力。
而多巴胺本身只负责“获得”,当我们联想到一件事成功的画面亦或是它背后潜在的意义时,多巴胺就已经起作用了

言外之意,

  • 做事之前,看到了画面/价值意义,多巴胺会分泌,给你动力;
  • 做事之后,看到了结果,多巴胺会分泌,给你奖励快乐;

搞清楚这一点,很重要。你就会明白做事之前思考意义是必要的。
关联读书笔记《贪婪的多巴胺》

1、搞清楚复盘这件事的意义

意义即目的,目的的本质就是做事情的动机。
意义要做到清晰具体且生动,越多越好。
要点:****意义,需具体;想结果,不嫌多

如何找寻复盘的意义?
1)看案例,看别人因复盘发生的改变;
2)多听多看看复盘高手的分享:
公司层面,为什么很多公司极力推崇复盘,创始人对于复盘的理解是什么?
个人层面,去了解复盘对高手的改变是什么?高手看到了哪些复盘的好处?

人家愿意做,是因为人家看到了既定的好处且看的远,看得深。
我时常会去找一些复盘的书籍,在B站、知乎、微信公众号检索「复盘」,看大量的案例。
为什么呀?
当然不只是为了找方案,而是为了看案例,看别人的顿悟和改变,这样才能不断增加我的意义感。

2、闭环思维,快速反馈。

1)严格摒弃完美主义的心态。
完美主义即:把每一条路线都尝试一遍,非要找出个最优解。
完美主义的本质其实是对失败的恐惧。

2)目标是完成,快速拿到结果。
所以,闭环思维要求我们:不去把每一种路径都尝试一遍,不去寻找最优解,只求完成。

一上来就写一个很完整的复盘是很难的!
不妨就先写一个简单的日报:今天做了什么?今天有什么收获?明天要干什么?

简单吗?简单。
有用吗?非常有用。

3)快速获得正反馈。
• 完成一次社群打卡;
• 找一个工具记录自己累计复盘的天数/时长;
• 分享给自己信得过的人,要是能收获那么一句夸赞就更好了。

然后不断思考,我如何更快地收获更多正反馈?

阻力层面

动力即多巴胺,而阻力就是恐惧。
人为什么会拖延?拖延的本质就是恐惧。
人为什么焦虑?焦虑是对未来不确定而自己有没有能力把控,其本质还是恐惧。

人在面临恐惧的时候,会产生**「战逃反应」**,具体表现是:
有退路的时候就选择逃避,没有退路的时候就硬着头皮上,硬刚。

关联分享:《人为什么会焦虑?》、《人为什么会拖延?》

所以我们需要:
• 把未知变成已知;
• 把模糊变得清晰;

1、拆解

任何一个复杂的事情都可以拆解为你能行动的最小化动作。
要求:
1)最小化动作必须是具体的动作;
2)你能行动的动作。

比如复盘这件事,
1)优先找模板。找模板的重点是“找”。
一定有适合自己且供自己参考的模板,与其自己创造模板,不如找找现成的模板。

2)降低书写的压力,比如
• 复盘这件事本来是晚上完成的,现在分三个时间段完成;
• 不想写,那就先找人语音聊天顺便回顾一下今天,之后再凭借回忆整理文字稿。

2、学会切换「主动控制系统」和「自动驾驶模式」

这部分非常的核心,你可能知道大脑有两个系统「快系统」和「慢系统」,但是你未必知道如何用。

快系统就像是一个老司机,对于车辆的操作不假思索,所以也叫做「自动驾驶模式」;
慢系统就像是一个新司机,对于车辆的操作一知半解,所以也叫做「主动控制系统」。

任何一名司机都是从新司机蜕变为老司机的,
刚学车的时候每一步都需要刻意认真,
但是熟练以后一切都变为了本能、直觉。

这说明什么?
刚接触复盘的时候,因为你没有形成新的大脑路径依赖,你调用的是「主动控制系统」,你觉得麻烦,痛苦,因为他反你的直觉。

但是这种痛苦,并不会持续下去。因为当你习惯性复盘以后,你开始调用「自动驾驶模式」了,你养成了习惯,而这一切都将变成本能和直觉,几乎不耗能。

物理学家杨振宁说:“加速度原来不是在速度的方向,而是在他垂直的方向,这件事是反你直觉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是在不断的修正你的直觉,形成更加正确的直觉。”
其实背后的原理就是这个意思。
关联:《杨振宁:我的学习方法》

优秀的人和普通人直接的区别就在于,优秀的人有更多高质量的“自动驾驶模式”(即习惯、直觉、大脑路径依赖)

放在复盘上:
1)调用「自动驾驶模式」执行闭环,尽量不思考,机械化重复,形成习惯;
2)调用「主动控制系统」思考如何优化复盘?快速反馈,形成闭环;
3)写复盘之前先在脑在里复盘一遍,即在大脑中调用「主动控制系统」模拟「自动驾驶系统」。这样你在写复盘的时候就会更快,因为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取决于它的可预知性。
4)别问耗不耗时间,只问对不对

3、借助“AI”视角

**1)外星人视角。**想象外星人突然接管了你的生活,他一定会冷静评估现实,面对问题作出理性决策;
**2)阿尔法狗视角。**把所有事实,当作已知条件,重新配置资源,积极计算,寻求答案。
**3)榜样视角。代入榜样的视角,思考如果是他,他会怎么做这件事。
4
)死亡视角。**所有的事情放在死亡面前都将不值一提,包括你当下的恐惧,于是就有了应对当下的勇气。

4、执行意图

大脑不喜欢你给它问题,大脑喜欢你给它答案。

具体方法:
在大脑设定公式:
• “每到X场景,就要做Y事”;
• “IF…Then…”(遇到情况xxx就xxx)

比如,
• 每到晚上10点,就去打开我的DayOne记录当天的复盘;
• 一旦有情绪不想记录复盘,那就找人语音在聊天的过程中回顾这一天;

我相信逻辑层面上,你都能理解上面的意思,但是你未必真正懂得如何做。
记住:要以做到为知道,只有真正帮助你改变的道理才是有用的道理。

我之所以说,你即使理解了,也无法改变的原因是:
虽然上面是一个完整的认知模型,但这一切还不是你的「自动驾驶模式」。你听完,很快就会忘记。

所以你还需要几个检测系统——

检测系统

1、提高思考率。

你要不停地回顾上面的几条策略,不断对照,不断回顾,不断补充:
• 有没有其他让我心动的价值意义?比如这份复盘可以变现?
• 我能不能想办法获得更多正反馈?
… …

以至于这一切都变成了你的「自动驾驶模式」,否则你仍然需要不停的对标,不然它将不属于你。

2、建立内控点。

为你每一个行为写上一个具体的理由(做与不做都写)
做这件事的理由是?不做这件事的理由是?
• 我的最小行动是…,我的理由是…
• 我的闭环是…,我的理由是…

3、闻思修

• 闻即问,遇到问题优先找方案,你遇到的问题,别人肯定也遇到过。复盘写不下去了,觉得浪费时间,模板工具不知道如何选择,多去找答案。请教别人,问搜索引擎。
• 思即思考,多想想我下一步该怎么做?多正向思考。
• 修即行动,拆解为最小化行动,快速闭环,快速反馈。

4、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不去思考我复盘就一定能变得优秀,变得有钱,变得聪明,结果是你我都无法控制的不确定性因素,把注意力和时间放在你能控制的事情上面。

做时间的朋友。

以上心法为万能心法,理解很容易,但是做到很难。
我的输出只是你的输入,但对你而言还不是闭环,你还需要做笔记加工,还需要应用实践。

调用「主动控制系统」思考,调用「自动驾驶模式」执行。剩下的交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