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回怼网络喷子?
苏苏的输出编号:034
这两天有一则社会新闻冲上了热搜,_“一女教师出轨16岁男学生,聊天记录被其丈夫曝光”_引起了巨大的社会热议。
我看了一篇法律科普文,文末写了一句话,让我颇有感触,我随即引用转发了朋友圈。
没想到这句话,引来了喷子。
整个事件的过程如下,我逐句解读一下。
一、
首先是关于我发的这段内容,
“女教师并非公众人物,其出轨也并非十恶不赦的大罪,可如今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社死”。全民狂欢,无非是在窥探那点私密的聊天记录,这是人性的最低级欲望。”
这句话的核心论点是:网友窥探私聊聊天记录的行为,是人性最低级的欲望。 (我们将其称为论点A)
主体是“网友窥探隐私的行为”,并非某个具体的人,非当事人,亦非网友。
猎奇心理是人天生的欲望和本能。
“xxx行为,体现的是xxx欲望”这句话是没有问题的。
1、**女教师,并非公众人物。**这句话是事实。
2、**其出轨也并非十恶不赦的大罪。**这句话依然是事实。
1)分清一下道德、人性、和法律。
- 人性关乎的是个体的利益,只涉及两点:生存和繁衍。
- 道德约束的事个体的人性,关乎的是群体的利益。是人类社会属性部分逐渐形成的一套“约定俗成”的规范。
- 法律是道德的子集,是一旦触犯必然受到惩罚的道德。
女教师的行为有悖师德,违反了伦理道德,但是其行为本身并未触发法律。
女教师和16岁男生谈恋爱并发生关系,不涉嫌《刑法》中的任何罪名。
《刑法》第236条之一规定: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女性负有监护、收养、看护、教育、医疗等特殊职责的人员,与该未成年女性发生关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恶劣的,处3-10年有期徒刑。
她也并不存在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问题,不会受到拘留、罚款等处罚。
鉴于女教师和自己的16岁学生发生关系,已经严重违反职业道德。
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规定》第22条之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存在严重违反社会公德行为的,最高将受到开除处分,以及吊销教师资格证等处罚。
3、该事件如今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社死”。这句话依然是事实。
以上整段内容,并未涉及对该女教师行为的探讨。
二、
来看喷子的评论:
??违背职业道德 为人师表都不要了 给教师行业摸黑还算是一件小事吗
**对方的论点是:**女教师给教师行业抹黑的行为不算一件小事。(这是论点B)
我动态里的论点是:网友窥探私聊聊天记录的行为,是人性最低级的欲望。 (这是论点A)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我的论点A和她的论点B说的根本就不是一件事。
她所以批判我,是因为她的论点B背后存在了一个隐含性假设:
即,她认为,我将“女教师给教师行业抹黑的行为”看成是一件小事; (我们将其称为论点B1吧)
事实上,我是这样想的吗?我并没有这样想。
是她自以为我是这样想的,然后把她以为的假设当成了事实,进而去批判我。(真是满满的内心戏)
我该如何回怼她?
一个人的论点由论据和论证构成,即“论据+论证=论点”。
一个优秀的辩手,往往只关心对方的论证。
这时候我的回复,并不需要对论点A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补充。
而是去追问对方论点B背后的论证和论据,进而驳倒对方的论证过程。
所以我的回复是:有任何文字观点在说这是一件小事吗?
(言外之意是,你怎么证明你的假设就是事实呢?)
对方的回复是:“你只单拎出来关注聊天记录的那小部分人从社会影响来看ok 吗 轻飘飘拿起放下 关注点就不对。”(这是对方的论点C)
显然,论点C作为论点B1(即:她认为,我将“女教师给教师行业抹黑的行为”看成是一件小事)的论证,是有问题的。
意思是,我只单拎出来关注聊天记录的那一小部分人,就是把整个热点事件看成一件小事,这个逻辑显然是不合理的呀。
难道这个事件,就只能有一个视角?不能从传播、心理、法律等角度去切入了?
此外,这个论点C本身也是有问题的。
**她的核心论点是:**不能只单拎出来关注聊天记录的那一小部分人来看社会影响。
我的整篇内容是在谈论社会影响吗?显然并不是。
在我看来,她并没有看懂我说的是什么。
正如我动态底下的一个好友评论的:大部分人不需要真相 更不需要怜悯 需要的是一个可以让他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谴责的敌人
更有趣是,她说我关注点不对,是谁关注点不对呢?
难道我们只能去讨论女教师行为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却不能讨论网友窥探聊天记录的行为?这就有点不讲理了。
所以后面我狠狠的怼了她一通。
说白了,这人就是先占住一个立场,然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来批判,自以为代表“正义”的化身,不过是为了突显自己的优越感,寻求所谓的共识。
纯纯无脑,所以我直接删了她。
查理芒格说:“手拿铁锤的人,看什么都像钉子”。
三、
哪都有喷子🤒
识别喷子,删除喷子✔︎
我不对,我自然“反求诸己”。
但是这种无脑喷,也没必要惯着。
清晰且正确的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原则,
筛掉三观不合的人,
多点理性和睿智,少点无脑和盲从。
分享两句喜欢的话📝
-
民众不管制,你不知道他们的脑子在哪里;媒体不管制,你不知道他们的底细在哪里。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
四、
这里可以延展一个技巧,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问你,“你认为张三这个人好吗?”
这时候你该怎么回答?
你回答好亦或是不好,都是不恰当的。
你回复了好,如果人家是不喜欢张三的,就会讨厌你;
你回复了不好,结果人家就是喜欢张三的,也会讨厌你,张三知道后对你也会有偏见。
该怎么解决呢?
反问对方:“你认为张三怎么样?”“你认为什么是好?”
如果对方说的是具体的事件,你可以针对这个具体的事件来进行评价而非评价张三本人;
如果对方明确说了“好”的标准,你就在此标准下去讨论张三的具体行为而非整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