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思考编号:010
有个小伙伴问了我好几次问题,我都耐心回答了。
但是每次这个小伙伴都没有给予我反馈。
说实话,我肯定是不舒服的。
没有反馈=负反馈嘛!
这时候90%的人都会主观决策,以后都不咋搭理对方或者下意识远离、怨恨对方。
但是这样决策是有问题的,因为这背后有一个**「隐含性假设」**,即对方并不尊重我。
但假设一定成立吗?未必。
我们讲,做事的流程:预先假设—>采取行动—>得到结果。
假设的质量也是分高低的。
这时候更好的策略是什么?
私聊对方验证一下。
**1)说清楚自己的感受。**即我每次解答完问题,你都没有及时反馈,让我很不舒服;
**2)陈述清楚事实。**即对方真的没有反馈。
**3)说出请求和缘由。**即对方应该怎么做,希望对方该怎么做。
这样和对方说了以后,对方怎么做,听不听那都是对方的事了,至少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对方的态度了。
请注意我的回复很巧妙,我并没有在指责对方,而是在帮助对方成长。
我们并不关注事情本身,我们只关注对于事情的描述。
人们也并不反对建议,只是讨厌以建议之名行指责之实。
所以后续,我又做了两件事——
1)告诉对方反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的反馈?
2)更进一步,和对方分享了一个延伸思考。(即某人的一个行为让自己感受到不舒服,自己该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