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主题:: 执行力拖延症
同级:: 2025-08-21_星期四
下一级::
输出:

焦虑、拖延的本质都是「恐惧」。
恐惧源于未知,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就是“把未知变成已知,把模糊变得清晰

但是这又并不容易,难点在于

  1. 我们往往找不到那些阻碍自己的课题到底是什么?甚至在探索这些课题的过程中就已经被抗拒情绪打倒了;
  2. 即使你找到了阻碍自己的课题,受限于个人的认知和能力,也未必能找到解决方案。

这些阻碍你的东西,我们统一称之为——「干扰」

关于这个概念,我是从易仁永澄老师那学来的。

什么是干扰?

1、「干扰」指的不是外部具体的情况、事物、挑战,而是指的一种特殊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感觉不好、情绪低迷/起伏、念头四起、状态不佳、行为失控、增长停滞

2、对干扰的基本认识为:干扰其实是未被意识到、未被清晰定义的需要。

干扰产生后的具体行为

干扰是因外部挑战(缺乏实现意图的必要条件)的出现,激发了一些惯性模式所形成的自动化的反应,自己想要停止这个反应却停不下来,进而形成的反复的内耗。

我举几个例子

我给你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比如你想做自媒体
一旦想到要做,大脑就开始预设关卡,想着想着就算了;
每次想到那一步,大脑就会有一条重复的思维链条,到那一步就卡住了;
一方面你觉得做自媒体需要研究某个PDF,另一方面又不想做,想刷短视频,于是两个声音在那不停的打架;

这就说明你遇到干扰了,本质上是背后有一些潜在的「需要」没有被显性化。

比如,你明确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参加考研
但是每天专注时长非常有限,学习没多久就想去摆烂晒短视频,一去刷短视频又会想着不应该这样,应该去学会习,于是心里不断内耗。

比如,让你去思考你的未来
你一去这样做就产生恐惧,害怕做这个事,非常的抗拒抵触。

该如何解决呢
我之前说过,这个世界就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个矛盾克服了,又一个矛盾产生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任何人身上,总是有矛盾存在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毛泽东选集》

但是真正困难的是
1、我们找不到阻碍自己的那个问题纠结是什么,提不出一个好问题;
2、不知道该如何解决问题。

为此我和你分享一下我的解决思路👨🏻‍🎓

解决办法🙋🏻‍♂️(记得收藏)

1.0思考🤔

我们做不到描述问题,但是我们可以描述自己的感受,然后让AI把我们的感受变为一个好问题,再借助大模型去对问题进行解答。

这里我们能做的是:尽可能的描述背景、自己的感受、需要等想法。

但是如何提问题呢
和多数人用AI的方法不同,我们也可以用元认知的方式“思考如何思考”。

001 先问AI,“如何向你提一个好问题?”等待AI回答。
002 回答结束后,在当前对话告诉AI,“请将以下想法转化为一个好问题”。
003 对AI给你的问题进行增删改查(你无法提出问题,但你知道它说的对不对。)
004 打开另一个对话或AI把问题发给AI,让AI解答。

有了初步的方案以后,更聚焦的问题,可以重复以上思路进行对话。

2.0思考🤔

通过语音的方式做「感觉充分表达」。

和1.0思考一样,用语音的方式去描述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的背景,自己的动机,当前的感受,遇到的阻碍等等。

为什么用语音
因为文字表达的时候,大脑调用的带宽会更多,你会不断的反刍,情绪化。语音的方式不会想太多,直接阻碍了情绪的反应链条,你反而能说出更多的细节,而且语音输出完以后,你会感觉整个人特别的放松,情绪得到了释放。

这里比较推荐的是用「Get笔记」进行感觉充分表达。(虽然GPT在提问的时候也可以直接语音输入,但是不稳定。)

将Get笔记语音转文字的内容发给AI,
可以用1.0思考里的提问题的思路进行解决,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提示词。

这里我最常用的大模型是chatgpt网页版(free账号)

3.0思考🤔

这个主要是在1.0、2.0思考的基础上,我迭代和收集了一些提示词。

这些提示词都相当宝贵,请务必珍惜,如果有用记得回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