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主题::
同级:: 2025-08-21_星期四
下一级::
什么是以偏概全?
举个例子,你发现自己几个好朋友都是双鱼座,你就会觉得,你和双鱼座的人比较合得来。
拓展:
以偏概全是形成概率偏见的主要原因之一。
很多时候,我们的直觉和客观概率常常是不相符的,这种现象被叫做:心理概率。心理概率,和客观概率的不吻合,就叫做概率偏见。
其实类似的场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比如:
1、你看到周围人的婚姻都过得不幸福,你就会认为自己未来大概率婚姻也是会不幸福的,进而恐婚;
2、你看到自己同专业的某个关系特别好的朋友,入职了某家公司,却并没有从事理想的岗位,你就会认为自己未来大概率也会和他一样,不会从事自己喜欢的岗位;
3、在影视剧中经常能看到一些“一语成谶”的现象,“xx说了什么话,结果成真了”,你在生活中就会极刻意的避免说这些话;
4、你被一个人批评了,你就会觉得自己各方面都很差劲
… …类似的现象不胜枚举。
这个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1、信息茧房和回声室效应。
信息茧房和回声室效应都由心理学家凯斯·桑斯坦提出。
信息茧房指的是“在信息传播中,因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通讯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
直白点说,就是在信息的传播中,人们只会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拒绝不同的声音。
回声室效应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上,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重复,并以夸张或其他扭曲形式重复,令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实的全部。”
直白点说,就是信息茧房中的一些错误信息会被不断重复加强,人们会以为这些扭曲的事实就是世界的真相,进而丧失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
进一步讲,为什么会造成信息茧房和回声室效应,我认为至少有三点原因——
1)大多数人分不清事实和观点,无法鉴别信息的可靠性;
2)无法对信息进行有效论证,欠缺量化思维,没有一套原则标准对信息做判断;
3)认知失调,缺乏审视自我的能力。
这里主要说说,认知失调。
2、认知失调
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做过一个经典实验。他邀请两组参与者去做一些非常无聊的工作,一段时间后,又要求他们去说服别人来做这项工作。其中,A组参与者得到了1美元的报酬,B组参与者则得到了20美元。结果A组参与者比B组活跃得多,对工作的评价也高得多。因为他们会这样告诉自己:这么无聊又低回报的工作,我却做了这么久,要么我是个笨蛋,要么它一定有些吸引人的地方。
所谓认知失调就是:我们总是追求和行为一致。如果认知和行为出现不一致,就会使大脑感到因惑,它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种矛盾,因此会感到非常不舒服。这个时候,大脑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渴望:通过最省力的方式,去干涉这种认知和行为,使它们尽量保持一致。这种做法,就叫作“合理化”。
由于信息茧房和回声室效应,我们每天摄入的信息,绝大部分都是有偏向的。在认知失调的影响下,这些信息就会占领我们的心智,形成我们先入为主的观点。
我们会认为这些观点,就是我们的真实想法,这就是“预设立场”。
3、预设立场
我们的行为和认知往往会为我们预设下一个立场,让我们带着立场去获取信息。我们会通过接收的信息、证据来巩固和支持我们固有的观点。
举个例子——
如果一个人对婚姻持悲观态度,当他看到失败的婚姻案例时,就会更加笃行自己的立场,并容易向身边人传播婚姻都是不幸的观点。于是现实中,那些婚姻幸福的案例,都被他下意识忽略。这就叫“证实偏见”
在预设立场的基础上,我们会更容易接受跟立场一致的信息,忽略不一致的信息,从而强化我们的立场。——证实偏见
一旦你持有某个立场,你就会更容易接受与你立场相一致的观点,下意识忽略那些不一致的信息。
当我们看到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信息时,我们就会合理化这些信息,使其和我们立场保持一致,这就叫“逆火效应”。
当一个反面信息的强度较弱,不足以让人改变想法时,反而会强化与之对立的立场。——逆火效应
比如微博上某某明星出事了(在粉丝的印象中,偶像的形象都是正向的,结果现在出现了和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信息),粉丝们会认为这是竞争对手在使坏,亦或是一场误会… …
证实偏差使你接收更多对你有利的信息;
逆火效应使你排斥更多对你不利的信息。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