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主题:: 09. 《传习录》
同级:: 2025-08-25_星期一
下一级::
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而不是为了胜过别人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荀子
君子之学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荀子·劝学》
- 君子之学也: 指的是君子的学习,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君子,也就是道德高尚、有理想抱负的人。荀子认为,学习是成为君子的必要途径。
- 入乎耳: 指的是知识通过耳朵进入。这是学习的最初阶段,是接收信息的过程。 听取老师的教诲,阅读书籍,都是“入乎耳”的方式。
- 著乎心: 指的是知识进入内心,并被深刻地理解和记忆。 “著”有附着、铭记的意思。 仅仅听进去是不够的,还需要用心思考、消化吸收,让知识真正扎根于心中。
- 布乎四体: 指的是知识被运用到身体的各个部分,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布”有散布、遍布的意思。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践,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行动中,使之成为自己的习惯和能力。
- 形乎动静: 指的是知识和修养体现在人的行为举止和一言一行中。 “形”有显现、表现的意思。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习的成果会自然而然地体现在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动静之间,展现出内在的修养和气质。
- 这句话完整地阐述了学习的过程和目标:从最初的听取知识,到内心的理解和记忆,再到实践运用,最终体现在人的行为举止中。它强调了学习的系统性和实践性,只有经过这样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修养,成为一个有德行、有能力的人。
这讲的是学习的四个境界,这个金句极佳,可以深度背诵。
关于“布乎四体”我想到了布施。
王德峰教授:解读《心经》里提到:“讲经属于法布施,布施有三种,一种叫法布施,法布施要让得布施者有收益,这个收益就是悟。”
展开解释一下三种布施
- 财布施:以金钱、物质等财物来帮助他人;
- 法布施:以佛法、知识、技能等来教导他人,使其增长智慧,明白道理;
- 无畏布施:以安慰、鼓励、保护等方式,使他人远离恐惧和不安。
三句箴言:
法布施,得智慧;
财布施,得财富;
无畏布施,得健康。
这部分内容,我还联想到:【输出O-047】搞钱思维之先予后取、【输出O-053】《矛盾论》、查理芒格的逆向思考、反者道之动的思考
书里举的是子路学习的例子。子路学习,学到一句,人家跟他讲第二句他都不听:“别讲!别讲!上一条我还没做到呢!”
时时刻刻落实笃行,搏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小人之学
“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荀子·劝学》
- 入乎耳,出乎口: 听进去又从嘴里说出来,意思是只是听过,并没有真正理解和实践。
-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 从耳朵到嘴巴,不过四寸的距离。
- 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怎么能够凭借这四寸的距离,来滋养、美化七尺高的身躯呢?
耳朵进去,嘴巴出来,就是为了让人家知道自己多有学问,学到的东西根本不往心里去。
占卜之事,君子不信
在武王伐纣的最后决战“牧野之战”开战之前,狂风、大雨、暴雷,周国联军都很恐惧,又想班师回朝。
于是武王派人用蓍草、龟甲占卜,占卜结果是大凶,连周公都害怕了。
姜子牙把那蓍草、龟甲夺过来烧了,说:“枯草朽骨,安可知乎?”下令进军,结果一战而定。
这个历史典故我是觉得挺有趣的。
占卜的结果是宜出站,则出站;
占卜的结果是不宜出战,那也是敌人不宜出战;
从心态上,这话诠释的就是“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的道理。
我最佩服教员的一点就是,始终将主动权把控在自己手里。教员在《论持久战》学习指出“战略上我们藐视一切敌人,战术上我们必须重视一切敌人。”
“就全体说来,就全局说来,就战略说来,那末,轻视敌人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就每一个局部说来,就每一个具体战斗说来,那末,决不可轻视敌人。如果就全体说来我们轻视敌人,那末,我们就会犯机会主义的错误。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在处置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从全体上着眼,不可只看到局部。如果就每一个局部说来我们不重视敌人,那末,我们就会犯冒险主义的错误。战争也是一样,战争是一个全体,但是战争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每一个战斗,都是一个局部。如果就战争全体说来,我们轻视敌人,那末,我们就会犯机会主义的错误。如果就战争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每一个战斗说来,我们不重视敌人,那末,我们就会犯冒险主义的错误。战略上我们藐视一切敌人,战术上我们必须重视一切敌人。”——《论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