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主题:: 阿德勒
同级:: 2025-08-26_星期二
下一级::
上一级:: 《被讨厌的勇气》
阿德勒认为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三大人生课题,分别是:“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
阿德勒认为,人际关系造成的烦恼,其实都源于对别人课题的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干涉。
我们人生中的事情可以分为三类,
- 完全能控制的
- 完全不能烤制的
- 既能控制又不能控制的(不能完全控制)
找出那些我们能控制的部分,我们所有能控制的部分就是我们自己的人生课题,而那些取决于他人的东西就是其他人的人生课题。
“课题分离”——这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谁承担就是谁的课题。
事实上,我们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期待,我们并不需要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当然别人也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期待而活着。
想要获得自由,就需要把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分开,你不再需要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阿德勒说,正是对别人认可的追求,扼杀了你的自由。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如果一味寻求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真正的自由是毫不在意别人的批评,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别人认可,只有付出这些代价,才能够让一个人走上自己的道路,滋养自己的自尊。
Comment
其实我最早明白“课题分离”这个道理并不是因为阿德勒,而是因为《心经》上的一句话**“无挂碍故无恐怖”**。
举几个例子——
1)“不想被人讨厌”是我的事情,但至于“你是否讨厌我”,和我无关,那是你的课题。
2)一个男生向一个女生表白。要不要表白是男生的课题,接不接受表白是女生的课题。女生是否拒绝或接受表白后男生的反应,是男生的课题。如果男生特别在意女生的感受,就等于视图干预别人的课题。
课题切割的后果: 切割之后必然后果,就是会遇到讨厌你的人。但是它并不是让你成为孤家寡人。阿德勒并不是要大家故意变成一个讨人厌的人或者去作恶,而是说不要害怕被人讨厌。
阿德勒认为,让自己得到真正的自由,必须将“课题分离”和“培养共同体”相辅相成。
所谓共同体,就是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更大整体的一部分。
家庭、学校、单位,都可以是共同体。在家庭这个共同体中,你的幸福来自于被家人需要。在单位这个共同体中,你能够为公司创造价值,
也能感受到幸福。但我们也会经常看到,有些人一旦退休便立即没有了精神。
因为他们不再被需要,这就是突然失去了那种在共同体中的“贡献感〞,他们感到不幸福。
一方面,别人不管喜欢你或讨厌你,你都应该按照原则来对待他。
子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用公平合理的方式回报别人对你的恶行,用善行回报别人对你的善心。
另一方面,因为双方都处于一个共同体体理念,所以当双方的对等交换结束的时候,还应该多出一层关系,就是基于共同体产生的一种联系感而产生的同理心,
这种同理心会产生一种天生的信任感,也就是阿德勒认为一个心智良好的人,不管被骗多少次,当他遇到一个全新的陌生人的时候,还是应该天然的倾向于信任而不是倾向于怀疑。
所以在被讨厌的勇气之上,还有一种勇气——敢于信任的勇气。
它会消除切割课题带来的孤立感,让一个独立的人不会变成孤家寡人,可以建立起正常的社会关系。
Comment
万维钢老师说“精英水平的道歉”——精英道歉,不会去关注是否能够赢回信任,而是“你自己想成为什么人”。
精英的道歉,说的是你个人从这件事上吸取了哪些教训,获得了哪些进步。他们不会去控制对方是否原谅,他们只控制自己。
总结:
1、人际关系造成的烦恼,其实都源于对别人课题的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干涉。
2、想要获得自由,就需要把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分开,毫不在意别人的批评,不害怕被别人讨厌。
3、为了消除切割课题带来的孤独感,需要获得“敢于信任的勇气”,将“课题分离”和“培养共同体”相辅相成。